当前位置:首页 >> 眉县故事

【文学欣赏】杀猪

[ 时间:2021-02-06 | 浏览:5253次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在我国的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这一古老的儿歌陪伴了好多孩子度过了童年,让年这一古老的习俗有了祈盼。盼啊盼,就是要盼着过年,过年,就要有好吃的,有好喝的。“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年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来说,多么具有诱惑力呀。杀猪时节,一年的苦日子就要熬出头了,吃肥肉膘,吃血灌肠,吃杀猪菜,啃猪骨头,踢毽子,藏猫猫……

杀猪,在村里算是一件大事,实在亲戚,邻里邻居,这墙那院,都会听到响亮的猪叫声。“猪羊一刀菜,拿盆接血来”,一大早,杀猪的人家就把杀猪匠人请到了家里,烧开了一大锅水等着,再在院子里放上一个大桌子,然后,和杀猪匠一起开始抓猪。


其实,抓猪的时候,最心软的是女主人,她们会躲到一个角落,偷偷地看人们抓住,当听到肥猪撕心裂肺的那声叫唤时,止不住流下泪来,好在前一天晚上,还给肥猪为了最好的猪食,甚至把玉米粒大把大把地撒给肥猪,因为就要杀猪了,实在是和肥猪有了感情,真是有点舍不得。人就是这样复杂,对习惯的东西,一旦产生了感情,就有些不忍或者是不舍。

喂了大半年,猪才逐渐地肥胖起来,这其中的早早晚晚,一把糠一把粮的,冷冷热热,非常不易,又是泔水又是玉米的,馇猪食最费时间了,拉着风匣,烧着柴草和牛粪,几乎几天就得馇一锅。没办法,过年一口猪就是全家人一年的“油水”,还得省吃俭用才够,熬菜、炒菜、烙饼,来人且去,没有几个“油花”,清锅冷灶的,自然日子就没法过了。

在农村,大多数人家都在大门一侧用石头和泥土垒砌一个猪圈,从集市上或者其他人家那里抓来一头猪崽子养着,泔水、米汤、刷锅水、剩饭,还有野菜,还有暴糠,五谷杂粮,等等,凡是猪能吃的或者是能让猪长大长膘的食物,农家人都会给的。一口猪,就是贫寒的庄稼人重要的家当。养一口猪,一些人家除了自己留下一些吃肉,还要留出一些卖掉,以填补家用。


“好过的年节,长长的日子”,庄户人家的日子,几乎都是口熬肚攒。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在这里,我要插叙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发生在我们村子里的。来到了腊月二十八九,人们都在忙年,这个时候,正是家家户户写对联的时候,有一家人家也找人些好了对联,诸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的,对联写完了就放在了仓房里,等到腊月二十九贴对联的时候,贴出笑话了,这家人因为不识字,居然把“肥猪满圈”和“抬头见喜”贴错了地方,“抬头见喜”贴在了猪圈门子上,“肥猪满圈”贴在了炕头上,当然,这家人因为都不识字,也就没有看出来。等到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串门拜年的时候,有机灵人一眼看了出来,但也不敢当场说出来,掩口笑过而已。农村也没有什么乐子,没过几天,这家贴对联的事情,全营子人都知道了,人们私下议论:他们家肥猪满圈哦!这事情不久久传到了这家人的耳朵里,因为这个,不少多嘴的人还挨了骂。也是。贴个对联嘛,红红的对联,就是图个吉利,不必这样大惊小怪,当然,笑话而已。但是,事情还没有完,这家人家尽管贴了“肥猪满圈”,但因为穷,这一年没能杀气一口猪,只好从别人家赊了几斤肉过年。没想到,又贴出了这样的笑话。人不害怕穷,害怕没志气。过了年后的二月里,这家人借钱,早早地到市场抓了两只猪崽子,精心喂养。什么泔水、米汤、刷锅水、野菜,等等,两只小猪长得很快很壮实,到了秋天新粮食下来了,又有了谷糠和五谷杂粮,两口大肥猪,让这家去年没能杀起猪的人家挺起了腰杆。到了杀猪那天,这家人把两口肥猪都杀了,全村近百户人家一家请去一个人,吃了一顿杀猪菜,人们挺着饱饱的肚子,嘬着牙花子说:“肥猪满圈,肥猪满圈好呀!”


后来,实行生产责任制了,这家人还真的从养猪上发了,不仅在当地养猪养出了名,还到北京去养猪了。据说,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他们家可是发大发了,有上亿元的资产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驴粪蛋蛋也有发烧的时候,村里的人常常这样说。

话又说回来了,抓住猪有个技巧,你看,杀猪匠从来都是薅住猪的尾巴,多么凶猛的猪,这一薅就熊蛋了,乖乖地被撂倒。人们七手八脚上来,把猪的四个蹄子牢牢绑上,然后再抬到桌子上。这时,好多人都把脸背过去,小孩子要被撵得远远的,因为杀猪匠要动刀子了。就在人们背过脸去的一刹那,肥猪猛嚎一声,然后,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无声无息,这时,桌子下面的盆里,已经接了一盆猪血。事先,在盆子里面要放上荞面,边接猪血边搅动,让猪血和荞面完全融合,防止猪血凝固,猪血一凝固,灌出的血肠就有疙瘩,就不好吃了。灌血肠,是做杀猪菜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猪血流尽了,就要把接血盆拿走了,杀猪匠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给猪去毛了,也就是开始秃噜猪毛,帮忙的人把滚烫的开水,顺着猪头到猪尾,一溜浇下去,杀猪匠拿着一把刮锄一样的东西,系紧围裙,开始刮毛,一头带毛的猪逐渐成了白白的肉身,猪尾巴在杀猪匠的刮动里,无言地摇晃着,人们的眼光又聚焦到了“开膛”上,因为只有开了膛,人们才知道这头猪的肥瘦,才知道这头猪究竟“几指膘”。

开膛破肚,最高兴的是站在边上的孩子。他们眼睁睁地等待杀猪匠把猪的水泡(膀胱)扔给他们,因为在等待吃杀猪菜的空档,这些孩子们要玩耍,他们最需要的是把水泡吹起来,然后找根线扎住,拽着跑,或者是用脚踢着玩,一群孩子就这样快乐着,游戏着他们的童年,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一想到那时候的快乐,还是让人留恋不已。


杀猪匠那边给猪开着膛,灶厨这边也忙乎开了,最重要的是灌血肠。灌血肠是很讲究的,要用荞面和猪血搅拌好,放入葱花、板油、五香面、姜粒等,猪的板油还有在锅里炒一炒,炼出一些油水,一起倒进血盆,再搅拌。这时,真正的灌肠就开始了:把一个玻璃瓶子打去底座,剩下瓶嘴子和瓶肩,有时打不好就打碎了,好在打的好与坏都能将就着用。舀一勺子猪血,倒进玻璃嘴里,玻璃嘴插入猪肠子,再用一根筷子在玻璃嘴上上下戳动,防止堵住。一根猪肠灌好了,先要放进锅里煮,等煮好了,捞出来尝一尝咸淡和味道,调整好,再进行全部灌肠。这时,拿着猪水泡的一群孩子,站在锅台边,手抓着刚刚捞出的猪肠,边吸溜着,边吃着。这时,门帘子也打起来了,一股股热气从屋里飘出来。

杀猪菜,杀猪菜,没有菜是万万不可以的。所说的菜,就是秋天辫的干白菜,因为家里喂着肥猪,所以在秋天的时候,就有意识地种一些小白菜,“扑棱棵”的,不用长出菜心,秋霜一到,就用铁锨或者是锄头把白菜铲下来,等蔫巴蔫巴之后辫上,搭在墙头或者屋檐上,等杀猪的前一天晚上放在热水锅里扎一扎,攥成菜团,等把肥肉膘、血灌肠、猪肋条、猪肘子等都放进锅里的时候,扎过的白菜就放进锅里了。


一锅杀猪菜,就是一场盛宴。肥肉片子、瘦肉、血灌肠、白菜、猪肝、猪肚、猪肺,样样齐全,庄户人家忙了一年,也盼了一年,终于坐在了一起,喝点小酒,吃着杀猪菜,你推着,我让着,推推让让,其乐融融。人们说着,吃着,孩子们早就这一口那一口吃饱了,跑到外面玩去了。天也乐了,地也乐了,庄户人家的整个心都乐了!请过来的亲戚朋友,酒足饭饱,打着饱嗝,走了,把客人送出门外,还要叮嘱下次再来。有的没能来的亲戚,还要给他们盛上一大碗杀猪菜,端着送去。庄户人家讲究的就是这份实在,这份情义。

一天忙下来,等到外人都走了的时候,一家人才开始收拾。把猪肉一块一块剔好,放在仓房里,或者放在缸里冻上,把剩下的杀猪菜舀到大盆里,也冻上,一次热上一碗,慢慢吃。这个冬天,杀猪菜就是一大锅佳肴。

我还想到了一个与杀猪有关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名字叫《曾子烹彘》,原文是: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这则寓理告诉人们,无论对谁,都要讲究诚信,讲究信誉,诚实待人,即使对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看起来,这杀猪还能杀出一些哲理的意味,古人寓教于乐,也真是有能耐。

年,近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几乎每天都像过年那样,逐渐的,年只剩下了一个概念。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讲,已经不再那样重要,重要的是跨年的励志和行动了。不过,在过年的时候,我还会怀念原来的年,尤其是那一碗香喷喷的杀猪菜,那圆圆的猪水泡,那抓猪时的叫喊,那烧水秃噜猪时的热闹……我想,无论曾子烹彘也好,还是肥猪满圈也好,悟性会逐渐让我们理性,日子都会一天天好起来,我们会在好日子里,享受我们的好生活。(作者 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