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眉县故事

广场舞的春天

[ 时间:2020-11-02 | 浏览:4228次 ]

近年来,广场舞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其表演形式多样、作品内容丰富扮靓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非常喜爱广场舞,对广场舞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年,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在我省成功举办,我有幸零距离观看了中国艺术节上“欢悦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优秀作品展演,受益匪浅、感慨万分,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觉到:广场舞不仅要能健身、健美,还要有思想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我认为,一个好的广场舞作品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题材的准确性

作品的题材,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从社会生活中采撷提炼出来的。广场舞编导们根据自己的艺术观点、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艺术实践经验,从百姓广阔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选择素材,确定题材,并经过提炼、概括和加工、升华。

题材的选定是否准确,是否典型,就要靠对基层生活的观察力、鉴赏力和取舍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的作品《黄杨扁担》,浙江省文化馆选送的《茶山情》,山东省文化馆的作品《圣地祥板》,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表现手法多样。作品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大胆创新尝试。由于作品选择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生产题材,因此,这些作品充满着人民群众的劳动情趣,洋溢着勤劳幸福的乡土气息,体现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浙江省文化馆选送的《茶山情》,是其乡土茶文化的再现创造。茶的发展已有千年历史,按照当地采茶基本动作和晒茶风俗习惯,舞蹈通过姑娘手、眼、身等基本动作和走、舞、炫、扭的过程,表现劳作的喜悦和庆祝丰收的民俗风情,巧妙地展示了江南茶文化,令人心驰向往。

(图片来自网络)

二、编导的创意性

有了好的、准确的题材,只是创作作品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作品的成败,还取决于编导的创意性。

广场舞的创意性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最基本的技艺性。编导要搜集整理基本的动作元素,确立刻画表演的人物性格。挖掘探索地方素材,创作反映地域特色的作品,先要对主题基本动作充分了解,根据创作的需要,在主题元素动作基础上,加工改编,不断进行研究、创新和实践,让创作的动作语汇既有基本地域特色风格和时代感,又有百姓广场舞的表演特征。另一层面是作品的创意性。编导要全方位思考,灵活驾驭。其中包括:结构设计、思想立意、音乐风格、节奏速度、音色变化等等的设计。

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意性、艺术性,均是很明显的。其技艺性越高,作品愈完美,愈有创新,也就愈能展现出其独创性。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更能给人以深刻和强烈的审美享受。

作品艺术结构是编导创意性最重要的部分。编导对作品的组织布局,是展现内容、塑造形象、创作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在创作过程中,题材确立后,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必须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概括集中,决定主次、先后,以使作品中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整体。特别是叙事性情节的广场舞,如湖北省艺术馆的作品《黄州俏大妈》,作品表现大妈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场景。人物形象非常符合广场舞人群特点,情节处理巧妙自然,作品一开场是和谐的人声相互礼貌的问候,接着音乐响起,大妈们巧织秀缝、欢聚舞起,动作简洁大方、音乐欢快流畅、表演场面温馨和谐。这个作品,在结构设计、人物安排、情节处理等方面,均围绕着主题,把握着重心,凸现出中国女性的“俏”和“巧”。这也体现了习总书记所强调的: 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需求,以充沛的激情、感人的形象展现出来,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演员的技艺性

广场舞演员大多是群众业余爱好者,技能训练效果非常缓慢,群众队伍管理也相当不易,一支优秀的表演团队的产生,与编导平时的严格训练和演员坚持练习是密不可分的。我看了四川省文化馆作品《翻山铰子》,作品为A-B-A 三段体结构,以欢快的旋律进入和结束,中间为缓慢的抒情部分。演员全身上下前后共有八面小叉,美观但重量大,演员动作幅度强而有力,‘跑’‘ 跳’‘ 踢’‘ 转’动作变化快速而干净,中间部分抒情缓慢,但是手中的叉放出长线,舞者要有技巧才能控制得当,还有上下左右的插花翻转,这展示了高度的技巧性,也充分证明了演员的基本素质。编导要多给舞者以鼓励和赞扬,也是提高技艺技能的最好方法。有些民族舞特别讲究风格韵律,所有舞者必须达到自然完美的统一韵味,这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和认真的态度,不断模仿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青海省文化馆作品《三江欢歌》,男女演员均在五十岁以上,他们身着民族服饰,动作大方,力度适中,藏族踢踏步专业到位,编导的队形设计合情合理,悠扬的音乐把观众一下子都带到了三江边上,使我们仿佛看到幸福的牧民在辽阔的草原载歌载舞的场景。

还有陕西省艺术馆选送的作品《泥屐·帕》,构思巧妙、设计独特,以陕西民间流传的八大怪为基本元素,演员脚穿木屐,自如轻盈,舞步稳中求快、快中求巧,用‘转’‘ 跳’‘ 扭’以及手甩帕的‘巧’和头顶帕的 ‘俏’翩翩起舞,关中女性秀美形象在细腻的一眼一神,一举一动,一转一跳中都是那样的淳朴、优美,风格浓郁,让人回味无穷。习总书记曾经提出:文艺工作者要热爱人民,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作品中使我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些编导的用心良苦和演员的努力付出,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优秀作品都是以勤奋努力的团队为基础,以巧妙构思为灵魂的。这也正是这些优秀作品的亮点所在。

四、道具的巧运用

在广场舞编导队伍中,创作道具表演也是广场舞创作的一大亮点。道具的运用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特色之一,在各个民族的民间舞中,道具丰富多彩,与舞蹈表演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构成舞蹈形象的有机部分,也是塑造与刻画人物形象的辅助手段,更是表达渲染气氛的有力工具。有的道具在作品中起到展现埋设伏线、推动情节的作用,有的道具扩大了表演领域,提高了表演技能,延伸了舞者的自身能力。在这次全国优秀作品展演中,道具广场舞所占比例相当大。如《三江欢歌》使用了洁白的哈达、模拟三江的彩绸;《黄州俏大妈》的八角手帕、《山花闹》的彩扇和方帕;《圆梦的喜悦》手持花杆;《追梦中国娃》的小鼓等。

山东省文化馆作品《圣地祥板》是流畅于民间几千年的夹板舞改编而成的。舞者动作整齐划一、音乐节奏明快热烈、演员服饰色彩艳丽,每人手持一米长的木制夹板,特别是夹击木板的动作,双臂不但有力,技能、技艺性也很高强。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演员们一边灵活蹦跳,一边上下左右拍击着双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的高潮处,夹板顶端的大红花打开绑结后变成两条两米长的红绸,飞动飘舞起来……达到了一种特定的情绪高度,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

辽宁省艺术馆作品《山花闹》是现场民间吹打乐器伴奏,场面热闹,男女演员均手持彩扇、方帕。尤其是男性舞者,彩扇技巧里外绕花动作非常干净、到位、漂亮,给人以美感,令人敬佩。这样的群众表演就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天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

五、服饰的形象化

表演的服饰是通过外部形象,辅助演员表达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民族、身份、性格等等。表演的服饰在作品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舞蹈服饰只有和表演内容有机地结合,才能加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产生艺术生命力,这一点也能体现出编导全面的艺术修养。当然,不同地域的作品就有他特殊的民族服饰,编导设计服饰要会取舍、巧妙运用。对于作品的服装道具,编导一般从开始的设计样式到制作都会亲自把关,甚至亲自动手制作,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内涵。

在服装设计方面,这次展演作品的编导都是成功的。尤其是陕西省艺术馆《追梦中国娃》作品:一席中国红棉裤棉袄、齐耳短发的吉祥中国娃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少儿作品来说,既符合身份又有地域特色,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觉。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的《追梦在路上》服装时尚简洁、色彩明快鲜艳,红白相间的现代运动服与中国民族风格巧妙结合,表现出动感而富有激情的广场舞,将带动我们一直跳跃前行……

总之,这次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广场舞作品展演亮点纷呈,令人震撼。上面所谈的只是我个人的所感所思,作为基层文化文艺工作者,我清楚地认识到: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我们基层广场舞编导相形之下有着明显的差距,需要虚心学习、精心打磨的东西很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群众广场舞表演团队与日俱增,热情似火,为了提高基层广场舞编导队伍水平,各级业务部门也经常举办集体培训、下基层辅导等。通过这次学习观摩,我深深地感悟到:首先,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深入基层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坚持实践。掌握各类艺术特征与规律,走进群众队伍把创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其次,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创作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广场舞作品;三要以活动赛事为平台,提高团队表演水准。在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加大惠民演出,打造特色品牌,组织骨干团队开展公益表演,坚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工地、学校,进行广场舞惠民演出、乡村达人秀等,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提高,加强团队基本素质培养,增强广场舞团队表演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我相信,这次中国艺术节在我省的胜利举办,必将推动我们的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广场舞艺术也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作者:李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