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917-5542337
举报邮箱:1017258916@qq.com
用户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

您的位置:

首页 >> 眉县故事


眉县武家堡芯子社火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3-02 | 浏览:1128次 ]

武家堡村位于横渠镇正南5公里处,共7个村民小组约1923口人。每逢正月、庙会,村里组织表演芯子社火,走村串户,热闹非凡,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乡亲竞相观看。

武家堡的芯子社火起源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举人武士魁(武家堡人)科场落选回乡后,开始创办社火会。每逢大型节庆之日,便邀请好友武士风等身着彩装,成双成对地骑马游戏,以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即取名为“耍对马”,这便形成武家堡社火武家堡社火最初的雏形。解放前夕,武家堡的民间杂耍社火技艺传至武正彦(已故)、武百仓(已故)、张敖(已故)、武彦海(78岁)等民间艺人,后传给武世英、武存虎等人。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现在主要由第五代社火传承人张哲、武安明等人牵头组织。

武家堡的芯子社火是眉县社火中的翘楚,具有惊险奇绝等特点;演出阵容庞大,形式灵活,引人入胜,达到了传统和现代演艺的完美融合。表演最初是用家庭常用的四条腿方桌,在桌面的芯子上装好角色,在桌腿上各横绑一根木棍,每两人抬一根,共有八人来抬,旁备有八人帮扶替换。“芯子”社火有高低之分,高“芯子”一般两丈有余,表现绝妙惊险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低“芯子”一般高一丈左右,表演的大都是古典戏剧中的人物故事。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过去以人抬为主的“芯子”社火逐渐发展为以车载为主。这种表演是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悬绑在高约两丈有余的空中芯子尖端,由于这种表演高而悬,考虑到芯子的承受能力,表演者一般都是八九岁的童男童女,甚至也有两三岁的孩子。由于芯子社火精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人们观看时常常会在惊叹中慨然称赞。横渠镇武家堡村的“焰光”更是一绝,过去是人抬“焰光”大平台,而现在,则是民间艺人在大车上人为地塑造一个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山丘状大包,用崭新的各色锡纸裱糊后,按照象征吉祥和喜庆的图案粘贴上密密麻麻的陶瓷碟子、陶瓷碗,并配以《封神演义》里的“三肖”人物肖像,“焰光”体现了当地民间艺人在社火装饰艺术上高超绝伦的技艺,因此,在大型的社火表演中往往成为游演队伍当中的压轴戏。

武家堡的芯子社火还特别注重人物形象和表演阵式。社火表演妆扮前,谋师(策划师)根据自身实力,安排社火内容及转数,再由画妆师逐个画脸,男角威风森煞,旦角清秀鲜亮,讲究的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然后穿上社火装,或骑马或坐车,或上芯子绑扎,按故事情节搭配,少则三人,多则五至六人为一转社火故事排列,前面有探马开道,其后有几十面彩旗鼓乐队,社火列队而行,蔚为壮观。每年春节期间,武家堡芯子社火都要在县城进行大型社火游演,已经成为眉县民间艺术活动的一个特色品牌。

眉县武家堡芯子社火作为陕西西府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株艳丽的奇葩,在乡村传统的农耕时代,它由最初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发展为以娱乐为主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已深入人心,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受现代新兴文化媒体等因素影响,目前传承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希望在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关心和支持下,使其代代传承,不断发扬光大,真正绽放其强大而旺盛的艺术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