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917-5542337
举报邮箱:1017258916@qq.com
用户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

您的位置:

首页 >> 眉县故事


老宅的甜水井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3-02 | 浏览:951次 ]

在儿时的记忆中,老宅的那眼古井,是那样的幽深神秘,井水是那样的甘冽。

南北狭长的老宅,住着伯父和我们两大家,近二十口人。南北两座前后对称的上房,东西两溜厦房,把院子挤了个严严实实,围成了一个独特的四合院,中间有一条仅容架子车通行的过道,让人有一线天的压抑感。古井位于四合院中间,伯父家与我家以井为界,我家住北院,伯父家住南院。

深遂而苍老的古井上,架着牛皮绳缠绕着的、人老几辈使用过的辘轳,木柄因经年累月的摩挲而光滑发亮。

每天早晨,鸡刚叫过,天麻麻亮的时候,随着院子里两位奶奶的吆喝声,古井上伯母、母亲绞水时辘轳发出的有节奏的转动声,我们兄弟姐妹都醒了,该起床了!在煤油灯昏暗的光照下,吃罢粑耙,喝过糊汤,大人们下地干活了,我抓起书包向学校奔去。

有时放学回家,帮助大人们绞水,裹着三寸金莲小脚的奶奶就站在井旁唠叨着、指点着。在奶奶的不断叮咛下,我用绳头冰凉的铁索链,套在铁桶的环上,手摇辘轳柄,把桶下到十几米深的老井里,发出咯吱咯吱悠长的声音,感觉那井好深好深。听到“砰”的一声,就知道桶下到井底了。拽住牛皮绳左右猛摇晃几下,等水盛满桶,然后一鼓作气,使劲往上绞。等辘轳上的牛皮绳一圈一圈的缠满后,水桶终于钻出了井口,清亮亮的水忽闪忽闪地发着光。如果是炎热的夏天,总会忍不住把嘴探到桶边,美美地喝几大口清凉甘甜的井水!卸下铁索链,或提或抬,我们兄弟姐妹们争先恐后地将打来的水倒入屋里的大水瓮中。

记得有时因不得要领,往往只能打半桶水。还有一次,因操作不当,链扣没套好,一桶水才走到中途,就听到“哗”的一声,桶掉到了井里。急忙趴到井口看,只见清亮亮的井水漾出一大圈一大圈的涟漪,水桶早不见了踪影,就担心它被井底潜伏的水怪或者龙王没收了。害得大人们七手八脚地捞桶,但又捞不上来,只好请十里八乡的专业捞桶人。他们下到水底,用特制的弯了好多铁钩的铁矛,使劲摇晃猛拽,结果就捞上来了四、五个桶,有锈迹斑斑的铁桶,也有泡的发红的木桶。于是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人们奔走相告,纷纷前来认领曾经“葬身”井底的同水桶。

井水也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每隔两三年就淘一次。逢天气干旱水枯时节,地上干的裂开了大口子,庄稼都旱得拧起了绳绳,树叶也被晒得打起了卷儿。井水的水位下降许多,就不够两家人吃用,这时伯父就牵头联系人来淘井。在井口支上铁架,上拴几条粗井绳,两三个壮汉把井绳拴在腰里,轮流下去,把井底的淤泥杂物挖出来,清出泉眼,水才蹿得快。淘井是家里的大事,总要想法拿出顶好的吃食犒劳淘井人,像过节一样隆重。那时的我只顾围观看热闹,全然不知其中的惊险……

没人说得清老井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问起两位奶奶、伯父、父亲,谁也不知道老井是哪位先人打下的,只说有几百年了吧。这眼供养着甘甜沁人清泉的古井,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多少代人啊!

掐指算算,我们家搬到新居二十年了,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喝水不忘挖井人,此水非彼水,我总是想起老宅的那眼甜水井,还有放学回来用马勺大口大口喝水的爽快情景!

回家时,我常常要去老宅的古井旁转转、看看,忆起儿时的一幕幕快乐时光,感念父辈们的勤劳智慧。(作者 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