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917-5542337
举报邮箱:1017258916@qq.com
用户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

您的位置:

首页 >> 眉县故事


“关学”思想对唐山现代人文精神的影响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9-21 | 浏览:4337次 ]

唐山区域文化的发展从远古到现代并走向未来,从边陲荒芜之地到京畿首善之区的演化过程无不与“关学”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商周及春秋时期,唐山是孤竹国、山戎、无终、令支等小国的属地。唐山的区域文化不像中原文化、燕赵文化那么古老,据史书记载,儒家、道家文化在唐山书院式的正式传播要比中原地区晚了近千年。元太宗时,张载五世孙张晋赐第于燕,封食邑于河北滦州(今滦县)。张晋定居滦州以后,建造“横渠书院”,开始在唐山一带传播、弘扬先祖张载的“关学”,对儒家文化在唐山的传播和唐山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纵观唐山区域文化的形成脉络,“关学”是唐山区域文化形成的主要根源之一。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因侨居凤翔郿县横渠镇(今陕西省眉县横渠乡),人称“横渠先生”,因其弟子多为关中人,后人称他的学派为“关学”,“关学”得名晚于张载生年。张载少年时曾学习兵法,后经范仲淹劝说苦读儒家典籍,专心治学。宋仁宗时期,张载考中进士,曾任祁州司法参军、丹州云岩(今陕西宜川)县令、渭州军事判官、崇文院校书,后因担心受到政治斗争牵连,辞职回乡隐居横渠,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广招学生,形成学派。熙宁九年(1077年)经吕大防举荐,一度任同知太常礼院,不久因为与主管礼官意见不一而告退回家,途中病死于临潼,时年58岁。张载博览群书,研究天文和医学,以《易传》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佛教、道家的唯心主张进行批判。著有《正蒙》、《西铭》、《横渠易说》、《经学理窟》等,后编为《张子全书》,1978年出版有《张载集》。张载的“关学”思想核心突出倡导“四为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中期“关学”(张载)与“濂学”(周敦颐)、“洛学”(二程:程颢、程颐)、“闽学”(朱熹)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大学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评价了张载的“宇宙论”学说。西德汉学家将张载的《正蒙》已译为德文出版。这充分证明了张载的“关学”思想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中是走在前列的。

元太宗六年(1234年),张载五世孙张晋赐第于燕,封食邑于河北滦州(今唐山滦县),为张载后代定居滦州之始。张晋因见滦州有横山,追思祖号“横渠”及昌黎(唐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诗句,遂于其居室题匾曰“横云清逸”。张晋定居滦州以后,着手建造“横渠书院”,意在弘扬先祖张载的关学。横渠书院是直隶滦州最早的正规书院,对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张载后人在滦州俱以弘扬关学、传承祖德为己任,使得关学由滦州向北方及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和辐射。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横渠书院重修,并增建后堂三楹,专门供奉先儒张载,称“张横渠祠”。清康熙玄烨皇帝特为“张横渠祠”题匾,曰:学达性天。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张横渠祠”在州衙以南的书院旧址重建书院,因滦州在汉代属右北平郡的海阳县,改称“海阳书院”。书院每年招录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近百人,开设“官课”和“斋课”。“官课”是与州、县官学共有的课程,即四书、五经、诗赋等。“斋课”是为科举考试而开,选授诗赋、经解、策论、算学等。张载后人在唐山所开设的书院已成为唐山地区的重要文化传播场所。张载后人迁离滦州后,由于无人管理,该书院一度被尼姑占用,后经几次转为他用逐渐消失。

唐山人文精神的形成多出于纯朴、自然,真正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晚、程度较浅,后经张载后人创办横渠书院、传播关学思想,直接影响塑造了唐山地域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历经了平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历经了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历经了京都文化与地域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文化多元而统一的显著特点,现在可高度概括为“感恩、博爱、开放、超越”。这恰好体现了张载提倡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思想,反映了关学思想对唐山人文精神塑造与形成的重要影响。

“立心、立道”的人生使命观、“崇礼贵德”的道德观与感恩、博爱精神。张载提出的 “为天地立心”是指人如何看待和对待自然;“为生民立道”,要求个人正确对待生命的含义。倡导要将偶然性从命中剔除出去,强调人的后天修为,强调 “义命合一存乎理”。同时关学还倡导“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大心体物”的人生态度与博爱精神,强调个人应该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这与现如今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文明和感恩、博爱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唐山经历了生灵涂炭的大地震,在水与火的洗礼与考验中,英雄的唐山人民含泪掩埋了亲人的遗体,带着伤残的血迹,发扬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震精神,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仅用十年时间就创造了惊世的重建奇迹,使一个震后的新唐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990年唐山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荣誉奖”。在历史新时期,这座凤凰涅槃的城市正朝着“打造人民幸福之都”的宏伟目标迈进。这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震精神恰好体现了关学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人生使命观。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历了十年重建、十年经济振兴、十年跨越式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河北省的经济龙头。唐山的抗震精神也逐步演变为“感恩、博爱、开发、超越”的现代人文精神。唐山震后接受过来自全国的支援,唐山又是一座感恩、博爱的城市,她以感恩、博爱的胸怀回报国家与社会。汶川地震后,唐山各界捐款捐物超过3亿元,有500多名唐山人活跃在抗震救灾一线,其中一半以上是自发赶去的。2008年春节前夕以宋志勇代表的唐山玉田“农民13兄弟”自发赶往湖南灾区抗击冰雪的典范事例,充分体现了唐山是一座感恩、博爱的城市。关学倡导的“立心、立道”的人生使命观,和唐山现代的感恩、博爱的人文精神结合成了一体,实现着“崇高节操”人格境界的追求。

“继绝学、开太平”的人生价值观与“开放、超越”的进取精神。张载提出的“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强调不忽视先天因素,更强调后天作为,表达着敢于创新、超越的进取精神和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开拓精神。这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倡导的人生观和进取精神是一致的。现今唐山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正在创新、创造、发明、发现,在把孙中山构想的北方大港建造成为现实之后,完成了打造曹妃甸大港的壮举。曹妃甸已成为科学发展的热土、投资创业的摇篮。曹妃甸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中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唐山的大发展遵照了这样一种追求:“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式把新唐山打造成人民幸福之都”。唐山按照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理念,以大气魄、大手笔的胆识和敢于创新超越的精神,化腐朽为神奇,开发建设了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把采煤塌陷区废弃地建设成为“好玩、生态、神奇、文化”的中国最大的城市公园。唐山南湖公园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002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又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总之,张载的关学思想形成于关中,后经数代张载后人传播于唐山,影响、塑造了唐山现代人文精神—“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感恩是传承,博爱是追求,开放是手段,超越是动力。“感恩”是唐山人民的道德追求,“博爱”是唐山城市文明的标志,“开放”是唐山跨越新时代的步伐,“超越”是唐山人民永恒的追求。在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打造人民幸福之都的征程中,唐山现代人文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来源 张载祠 作者 任庆海 关军